当前位置:首页>法院文化>法官札记
展飞:衡量是非曲直的“工匠法官”
发表日期:2016-12-15 来源: 作者: 访问次数:

为了审理一桩涉及机械产品的经济纠纷案,他跑遍图书馆、专业学校,弄明白与案件机械产品相对应的技术知识,专业断案水准令原、被告双方叹服;为了原、被告争议的外墙油漆数值,在鉴定机构不愿再作鉴定的情况下,他自己想方设法亲自测量,换来令双方信任的准确数值;为了调解一起赡养案,他来到老人床头听心声,逐个与子女谈话,召开巡回法庭,调解一起,教育一片……

他是市法院生祠法庭庭长展飞。10年以来,他的每一起审判案例,都蕴含了他独特的工作方法和崇高的职业担当。从2008年起至今,他连续多年办案数居全院第一,调解率居全院之首,令同事们由衷佩服。

这位曾就读机械专业的法官,如今在错综复杂的案件中,以对待审判工作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衡量是非曲直。

 

办案“好又快”

展飞在法院系统“一鸣惊人”,始于他一年的办案数量。最多的一年,展飞全年办结各类民商事案件768起,调解撤诉率达75%,当之无愧的“办案状元”。

很多人想不到展飞会取得这样的成绩,毕竟他并非法律专业科班出身。今年45岁的展飞曾就读机械专业,毕业后怀抱“实业兴国”的情怀,进入我市一家电器厂工作,从技术员到销售员,后来又成为管理质量的骨干。直到一天企业突然来了一名执行法官,原来是企业被一家汽修厂起诉后,因法律文书一直搁置在门卫处,没有及时应诉,案件缺席审理,最终被强制执行。这件事于展飞而言,犹如一块石头投入了湖心,激起了层层涟漪。展飞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自学法律,通过司法考试。

2002年,31岁的展飞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一名律师。4年后,展飞通过了公务员考试,35岁的他终于披上了法袍,坐在了象征着公平庄严的审判员位置。在他看来,通过自己的缜密思考和逻辑分析,分清是非曲直并作出判断,为当事人解决纠纷和困难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

10年来,展飞无论是在民一庭、速裁组,还是在孤山法庭、斜桥法庭、生祠法庭,无论是作为助理审判员,还是审判员、庭长,他给自己的定位永远是一名普通法官。近年来,法院系统案多人少,每名法官都在满负荷工作。“不用扬鞭自奋蹄”是展飞用来勉励自己的警句。为了使当事人的纠纷尽快解决,展飞加班加点,少有休息日,有时候阅卷写判决,不知不觉加班到深夜。同事王芸感慨颇深:展庭长就像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永远不知疲惫。当事人也感慨,他公正办案,案件交到他手里,我们一百个放心。

快办案、办好案,不仅是“加班”就能实现的,展飞信奉“苦干的基础上要巧干”。每次开庭前,展飞会做很多准备工作,仔细熟悉案件情况,了解审判中要运用到的法律知识,庭上问什么?怎么问?如何衔接各个程序?心中有数后,力求庭审高效进行,确保简单案件一次开庭就审理结案。而对于疑难案件,当庭不能宣判的,展飞也会第一时间告知当事人确切的宣判时间。“自我加压”之下,展飞再苦再累,也会在承诺的时间内,写好判决书,如此便保证了办案的数量和质量。

在实际生活中,想案结事了人和,需要法官做大量的调解工作。为了提高调解率,展飞学习陈燕萍工作法。每次案件只要有一线调解的可能,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庭审的过程中,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达到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的效果。因调解工作突出,展飞曾被江苏省高院和泰州中院评为调解能手。

 

调解“人情味”

今年1209时,马桥镇九一村村民委员会会议室,一起赡养纠纷在此公开审理,展飞作为承办法官,敲响了巡回审判的法槌。

打官司的是一对母子,因赡养费问题,母亲朱某告儿子顾某。早在2008年,朱某曾就赡养纠纷起诉过顾某,也达成过调解协议。去年9月,朱某无奈再次来法院求助,要求顾某修缮改造房屋,增添配套设施,增加每月生活费。为了调解此案,展飞下村进行了现场勘验,了解双方现居住情况、家庭状况,听取原、被告本人及众多村民意见,做了大量调解工作。巡回法庭上,展飞请来马桥镇司法所所长、马桥镇九一村书记、生祠镇东进村书记等人参加旁听,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调解方案,另外还邀请了数十名九一村村民参与调解。

讲群众听得懂的话,普群众关心的法。庭审中,母子双方各抒己见、激烈辩论,各自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相应的事实。展飞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安抚双方情绪,运用审判技巧驾驭庭审现场。渐渐地,一场原本剑拔弩张的纠纷,变成了颇有人情说理味的人生课堂。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也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在基层法庭工作,展飞碰到了很多类似的家长里短纠纷,但他从不感疲倦,而是看到了社会底层百姓对司法公正的渴求。当白发苍苍、普通话都听不懂的农村老人鼓足勇气走进法院,要求儿女尽赡养义务时,当黑心老板卷款潜逃,辛苦工作了一年的农民工养家糊口的血汗钱讨要无门时,展飞总是设身处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尽最大的力调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展飞的“人情味”更体现在办案过程中。在市法院政治处接收的诸多感谢信里,有一封写满三页纸的信件,题目是《人民心中有杆秤——感谢好法官展飞》。5年前的冬天,展飞办理了一件买卖合同纠纷案,原告俞某经营一家建材店,被告向他赊购钢材,此后一直不付款,总是避而不见,原告诉到法院,由于是第一次打官司,心中忐忑不安。展飞耐心向他做解释工作,让他相信法律。因需要上门送达,展飞在下班后用摩托车载着他到被告的住所地、典住地、工地找被告,当时气温零下五度,北风凛冽,虽然戴着手套,但手指仍冻得麻木。俞某过意不去,说:展法官,要不然,我们一起去喝碗羊肉粉丝汤暖暖身子吧。展飞婉言拒绝。最终,俞某胜诉并拿回了钢材款。

在展飞看来,办案最大的成就感是当事人真诚的一句“谢谢你,展法官。”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当司法为民落到每一个案件、每一个细节中,人民群众就会发自内心地对我们的工作做出肯定和褒奖。司法为民不是口号,而是以人心换人心的光辉事业。

 

断案“高水准”

任职生祠法庭庭长后,展飞给自己定的要求是:带头“啃硬骨头”。其实,从当上法官的第一天起,展飞就喜欢把案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弄清楚,通过对证据严谨审慎的认定、细致缜密地推理让事实水落石出,让原被告双方都能信服。

今年,展飞接手审理一起购房案。原告陆某某称,在与被告刘某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后,已支付了32万元房款,刘某某却拒不交房,以种种理由拖延过户。被告刘某某矢口否认,称陆某某借购房之名行借贷之实。到底谁在说谎?展飞敏锐地发现原告提到的房产中介刘某兰,她的证词真实与否?展飞仔细询问刘某兰整个事情过程,发现了漏洞。刘某兰作为中介,竟然称自己让原、被告自行上楼看房,她一人在楼下等待,难道她不怕二人直接交易,以省去不菲的中介费用?由此,在庭审中,展飞直接就房型对原告提问,对照原告的回答结果,亲自到该房屋现场勘验,结果发现,原告所说的两个卧室朝南等关于房型的陈述,与实际情况不符。

据此,展飞运用经验法则,阐明原告自相矛盾之处,认定原、被告之间名为房屋买卖,实为民间借贷,双方签订买卖合同的目的实际是为民间借贷提供担保,依法裁定驳回其起诉,陆某某不服提起上诉。最终,泰州中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这起 “真假购房案”尘埃落定。

为了高水准地断案,展飞做过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比如在审理一起涉及剪板机的经济纠纷案时,双方就剪板机发生“重大故障”的判定产生分歧。为此,展飞来到靖江图书馆、靖江中等职业学校,借来关于机械原理方面的书籍学习,找到与本案剪板机相对应的技术知识,弄明白剪板机损坏的原因,最终在庭审中从专业的角度,连续向被告提问,并阐明了剪板机损坏的根本原因,令原告、被告非常惊讶,料想不到这位法官的机械知识比他们的工程师还厉害,最终双方均心悦诚服地认可了展飞提出的调解方案。

原先与展飞一起共事的刘炳涛说,展飞是我的好搭档,疑难案件他争着办,对庭里其他同志,他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关心,有很强的凝聚力。

展飞认为,法官必须努力成为杂家、成为全才,不懂就问,不懂就学,用精湛的司法理论、完善充分的证据、无懈可击的推理,力求准确公正地判案。

 


  上一页新闻 【打印】   【返回】
  下一页新闻法情交融护公正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效果更佳
版权所有:靖江市人民法院 技术支持:南京通达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