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栏目>学习陈燕萍专栏
与爱一起成长
发表日期:2007-09-14 来源: 作者: 访问次数:
  春去春又回。小敏升学了,长个了,心思也长了。与同龄人相比,缺少父母关爱的小敏整日心事重重,脸上难见笑容。其实最煎熬小敏神经的,是伴着她成长发育而愈发增大的脸上的两个肿瘤。小敏的心思总是停留在奶奶给买的小小镜子里,两个瘤子挤压脸部而致面部变形,不但形响视力,也使面部显得怪模怪样,私下里常对着镜子发呆。这番心思因为年幼而愈见脆弱,因为得不到疼爱而愈发敏感,因为生活艰难而自卑伤感。她难以承受周围异样的目光,只好逃避似的将头埋得低低。小敏沉重的心思陈燕萍最懂。每次去探望小敏,看着她小兔子般怕见人的可怜模样、沉默寡言的自闭状态,陈燕萍心痛异常。

  从此陈燕萍也有了心思,她深感自己肩负使命并暗下决心:一定要百般努力将小敏从那小小的镜子里拉出来,帮她走出心里阴影,昂然面对生活。尽管小敏今后的路会走得艰难,我会帮扶着她一起走过。肿瘤虽然暂时扭曲了小敏的脸蛋,但不能让其扭曲小敏的心灵,要给予她正常人的成长环境,健健康康地生活。这成为陈燕萍朴素的心愿。

  从此陈燕萍主动引领小敏的生活,并确立了自己的“行动纲领”:不遗余力地帮助小敏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鼓起勇气,战胜病魔,做生活的强者。办案之外她又拿出了她的“工作法宝”,以女性的细心耐心、母性的慈爱和朋友般的关怀去无微不至地帮助、感化、爱护小敏,让她同样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和人间亲情的温暖,让她觉着自己也是有人疼的孩子。陈燕萍始终认为对小敏的关怀不单局限于物质和经济上的资助,成为小敏的精神依靠、带给小敏生活的希望才是最为重要的。自从陈燕萍关注小敏的生活后,小敏心里既感觉温暖,又感觉自豪,因为她有了一位法官阿姨做朋友,时时处处关心她,爱护她,从最初的“帮我找妈妈”的恳求到现在的无话不谈,渐渐地,她俩象一对母女“粘”上了。每次见到陈燕萍,小敏会一改往态,话头十分热络,她已成为小敏最为信赖的朋友。但在生活中,更多的时间里小敏仍很孤独自卑,总觉得自己的面目丑陋,不管人前人后总是低着头,即便瞧人,也是偷偷地乜着眼;与人共桌吃饭,从不敢大大方方伸筷夹菜。同样是女孩,可与自己活泼开朗的女儿比起来,孤单木呐的小敏简直就是“另类”, 陈燕萍忍不住心痛鼻酸,知道小敏的自闭是暂时性的,关键是想方设法矫正她的自卑心里。一次相聚的机会,小敏在跟前有说有笑,情绪十分放松,陈燕萍就很自然地讲:“小敏,你以后要注意克服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你总把头低埋着,不抬头正面看人,既压抑了自己,也影响了和旁人沟通交流。其实端正姿势正面直视对方,并不是以丑陋示人,而是表明了你对别人的尊重。我知道你怕别人的眼光,但脸型怪异不是你的错,要知道,旁人也跟阿姨一样,其实是很同情也很理解你的,你听明白了吗?”小敏点点头,同时很委屈地告诉陈阿姨,在学校,有些小朋友欺负她。陈燕萍很重视这件事,她立马与小敏的班主任联系,请求学校发动同学们善待小敏,更多地关心、理解、帮助和爱护她。12月3日是小敏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陈燕萍都带上蛋糕在小敏的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祝贺小敏的生日。在陈燕萍的带动和感染下,同学们不再嫌弃和取笑小敏了,小敏与同学们的关系融洽了,关心呵护她的朋友也多了。

  看到小敏变得乐观起来,陈燕萍如释重负。女儿琪琪大小敏两岁,听了妈妈的介绍,也主动要求陪妈妈去看小敏。琪琪虽有心里准备,但看到眼前的小敏和她的家境,还是吃惊不小。刚开始小敏对琪琪有些生份,可后来功课学业的话题把两人拉近了,临走时小敏附耳对琪琪说:“你有一个漂亮的妈妈,你真幸福。”这句话对琪琪触动很大,她现在非常理解妈妈为何要关心小敏妹妹,她觉得妈妈做得对,了不起。于是每次看望小敏前,总是琪琪跑去超市亲自为小敏妹妹购买物品,每次总是将购物的推车塞的满满的,她嫌妈妈“老土”,给小敏买衣服,颜色、款式都是她说了算。看到女儿对待小敏形同姐妹的亲密劲儿,陈燕萍心里比蜜还甜。爱人也很支持她,每次外出都会带双份的礼物,一份给女儿琪琪,一份给小敏。

   自见到小敏的第一眼,陈燕萍就觉得帮助小敏治好病患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她更觉得小敏真正能够融入社会,为其治愈病患、还其健康是最根本的帮助。当初是在靖江法院的支持下,她前后三次带小敏去靖江市人民医院作相关检查,初诊为良性肿瘤,但县级医院不具备手术治疗的条件。2002年12月3日,陈燕萍联系上南通市瑞慈医院,她带着小敏来到南通,医院为小敏做了复查,确诊小敏患的是遗传性血管纤维瘤,这种肿瘤在孩子发育期生长尤为迅速,必须施行切除手术,但手术难度很大,手术费用很高。可就当陈燕萍再次陪同小敏赶赴该院查治时,医院表示对小敏的手术治疗存在技术难度。此行小敏的手术治疗未能得到落实,陈燕萍深感遗憾,心情沉郁,同时又为小敏检查前的一个细节感到莫大的欣慰。就在小敏进入检查室前,她一把搂住陈燕萍: “妈妈,我怕!”这突如其来的称呼其实是孩子真情的自然流露,感染了陈燕萍,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陈燕萍泪珠涌动,她抱住小敏:“不用怕,妈妈知道小敏很坚强,妈妈在外面等你。”

  回来的路上,陈燕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人们常说,付出终有回报。陈燕萍爱心付出,从不求回报,但小敏的一声“妈妈”,恰是对她最好不过的回报了。看着身旁闷闷不乐的小敏,陈燕萍情不自禁地抚摸着小敏的小手,她突然想起了几年前自己主审的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原告也是一位不满十五岁的孩子,被雇佣学徒时不幸被机器轧段了手指,造成伤残,陈燕萍对身为童工的原告寄予同情之时,力求从法律层面保护原告的利益。在细心研究了有关法律规定后认为,原告未成年即遭遇人身伤残,日后的人生必然充满了压力和痛苦,其精神损害是显而易见的,必须给予抚慰和补偿,虽然当时对精神赔偿的标准尚无明文规定,最终她依然作出了靖江法院首例要求被告承担精神赔偿金的判决。接过判决书时那为小孩的法定监护人绽放的笑容和小孩镇定的眼神至今历历在目。此时,她想告诉小敏,天下受苦和不幸的人并非她一个,当磨难和困苦袭来时,我们应该选择坚强面对。这时小敏悄悄对陈燕萍耳语:“阿姨,刚才我想到了死,可又特别地害怕,我是不是胆小鬼?我还有救吗?”陈燕萍鼓励小敏:“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我们一起面对困难好吗?你不是胆小鬼,要有信心,相信会有治愈病患的那一天。”接着,她把刚才回忆的案子讲给小敏听,她说:“我最佩服那位小男孩,手虽残疾,但依然乐观,坚强,镇定,令我感动。我相信小敏也能做到,今后不管面对何种艰难,都要树立坚强的勇气,用你的坚强感动更多的人。”

  陈燕萍关心救助小敏,自始至终都不是“单兵作战”。法院领导支持她,家庭拥护她,各级媒体也给予报道、宣传、肯定、呼吁,社会各界团体和人士也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小敏的关注,这也更加坚定了陈燕萍帮扶救助小敏治病的决心,主动寻找救治途径的努力一刻也没有放弃。陈燕萍发现,随着小敏病情的加重,一般医院已不具备给予治疗的条件。她就通过网络寻找相关的专家,利用qq和视频聊天介绍小敏的情况,希望获得更有效的救治。

  机会来了。作为靖江市人民法院惟一在农村法庭连续工作11年的女法官,陈燕萍 每年办案超过200件,是公认的办案状元。今年1月,她被评为“江苏省第三届十佳法官”。颁奖晚会现场,她的颁奖词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她在田埂上行走,脚印便成了一串故事,她让一朵生命小花远离枯萎,绽开微笑…………”

  省高院、各中院法官当场为小敏捐款1.4万元。

  南京中大医院整形外科主诊医师章博士亦为陈燕萍的事迹所感动,主动提出该院愿为小敏治疗,并减免相关费用。

  转眼小敏已经14岁了,更加懂事的小敏和“法官妈妈”陈燕萍共同走过了艰难却充满希望的每一天。小敏脸上的瘤越长越大,左眼已经失明,右耳失去听力,严重畸形的脸部,不仅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里压力。

  陈燕萍怀着百般希望带着小敏赶赴南京。经过会诊,南京中大医院整形外科主诊医师熊博士跟她谈了四点意见,她记得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头部是大脑神经中枢部分,神经血管密集,纤维瘤组织跟眼球组织交集到一起,必须摘除眼球,手术风险很大,病人极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听完专家的分析,陈燕萍泫然泪下,陷入两难,“钱,可以再想办法。不做手术,孩子一辈子都融入不了社会;做的话,可能有生命危险。”

  她不敢想像这个“可能”。因为她,小敏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她也成了靖江家喻户晓的“法官妈妈”。“如果小敏手术失败,我这辈子都会不安。”

  去年12月11日,病情比小敏严重的广西“象面人”欧贵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行了整形手术。这个手术的成功再度给了陈燕萍信心。不久前,经泰州政法委联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对小敏进行了检查,专家表示,能为小敏提供手术治疗。听到这个消息,随行的陈燕萍和小敏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上一页新闻:非凡始于平凡――《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打印】   【返回】
  下一页新闻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效果更佳
版权所有:靖江市人民法院 技术支持:南京通达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