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0日,邹碧华先生走了。这位身处司法改革一线的上海高院副院长,病发之前他还在参加司法改革座谈的路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都刊登大量文章,一时间哀思如潮。全国各级法官都十分惋惜邹碧华先生的离世,邹法官走后引发的“邹碧华现象”更是司法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热点。江苏高院院长许前飞说:“他以他的精神与人格的魅力赢得了人们对一个法官的尊敬,他也以生命的代价弥合了法官与律师之间的裂痕。”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指出,要大力宣传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公正为民、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崇法尚德,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法治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一名身处司法改革建设一线的法官,邹碧华法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献身司法改革的英雄之歌,塑造了司法改革前沿的法官干部追求公平正义、维护司法权威的鲜活形象,向人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勤政务实、殚精竭虑,什么是真正的改革创新、勇立潮头。邹碧华法官将其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法院事业,从普通的书记员到法官,再到院长、司法改革的设计者、践行者,他是优秀法官的代表,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审判业务研究、构筑良性法律共同体以及司法改革路径的探索,他为法官职业树立了标杆,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敬。
对于广大的人民法官而言,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一方面能够激发内心深处的司法尊荣感;另一方面在感动之余,必然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邹碧华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优秀中共党员的本色,弘扬了一个定纷止争、公正司法法官的气度。二十余年的法院工作中,邹碧华同志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但他始终坚持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工作总是充满激情;他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工作精益求精,办事雷厉风行。他鞠躬尽瘁,最终累倒在他热爱的司法事业上,累倒在他挚爱的司改工作上,累倒在他毕生追求的法治路上。邹碧华法官是司法改革事业的先驱,他的先进事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激励年轻法官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邹碧华法官是杰出法官的代表,为了追求公正,他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挺身为弱者代言,开创了未成年人起诉亲生父母的先例,让一个无助的孩子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追求公正,他不怕当法官中的“背徒”,在法官与律师的“暗战”中,旗帜鲜明地为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呼吁,并推动法院出台《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不仅被人们称为法官,更赢得了“法律人”的美誉。邹碧华同志从成为法官的第一天起,就恪守着“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的承诺,他把自己称为“庭前独角兽”。为了追求公正,他把学习作为毕生事业,在繁忙工作之余,研究不止,笔耕不辍,成为当代中国学者型法官、高素质法官的杰出代表。
邹碧华法官是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的法官。司法改革的大幕拉开,邹碧华法官作为司法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带领着上海法院司改团队,每天都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加班成为常态。他说“改革,是一点点往前拱的”,他说“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的修行”。改革走到今天,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留下的都是难解的困局。没有对司法改革深刻的体会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而没有迎难而上、不计毁誉、甘背“黑锅”的改革精神,也同样说不出这样的话。
法官当如邹碧华。有的人走了,他还活着。各位同仁,让我们进一步坚定法治理想与信念,积极投身法官事业,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