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法院风采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发表日期:2015-04-15 来源:民三庭 作者:高佳 访问次数:

“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母亲在得知他成为法官时说的这句话,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一辈子的坚守。

20141210,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同志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永远离我们而去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邹碧华法官就是后者。作为一名法官,把他的精神传承下来、发扬下去,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的“邹碧华”,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邹碧华同志崇法尚德、慎思明辨。他喜欢毫无保留地与人们分享自己的专业见解和人生感悟,他常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应邀到全国各地参与法官培训教学,或在公共论坛开设讲座,把自己多年所思所悟的思想成果传播到更广范围。邹碧华同志用自己的行动,矢志不渝地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并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完美超越。邹碧华同志说:"走上这个岗位,就得承担起这个岗位的使命与责任。"邹碧华还说,"不要让我们现在的改革努力,变成未来的改革对象。"在担任长宁法院院长期间,他率先在全市搭建诉讼服务平台,挂牌成立全市首家"诉调接待中心"﹔设立便民电话,方便群众诉讼、来访,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他曾冒着炎热酷暑前往一位信访人家中,用了足足五个小时的时间,开展沟通、协调工作,最终化解心结。邹碧华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人民法官的誓言做了最好的诠释。

邹碧华同志学识渊博、术业有专攻。他爱书,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有法学的、文学的、哲学的、管理学的、心理学的,甚至还有建筑学的。他是一位专家型法官,他不仅取得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勤奋的邹碧华还将审判实务和理论研究结合,写下《要件审判九步法》、《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基层法院可视化管理》等10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审判九步法》成为全国民事法官和律师办案的重要指引。无论是演讲《司法改革背景下构建法律共同体的几点思考》,还是推出《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他总能站在整体的高度,为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做着不懈的努力,因为他清晰的认识到,各种法治力量都是为公众输送公平正义的平等一环,唯有珍视这种相互依存的价值纽带,才能凝聚起法律职业共同体之间的最大共识,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对法治的真诚信仰。

邹碧华同志讲求科学、实事求是。“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2014年,司法改革的大幕拉开,邹碧华作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带领着司改团队,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开会、加班、汇报成为常态。他认为,改革一直是一点一点往前拱的,每次能有一点点进步就是成功,因此面对改革中的反复磋商、针锋相对、妥协共识,他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面对争议和质疑,他坚定的表示,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何为全国司改担当探路先锋,邹碧华深感重任在肩、时不我待。走进长宁法院,我们看见,他压缩会议室等公共空间,给每个法官分隔出独立办公室,面积虽然狭小,但这是要“创造条件,维护法官的职业尊荣”;立案大厅分隔出一个个独立小隔间,保障当事人的隐私权,也让当事人感受尊重;甚至,连食堂餐桌设计他都强调要人性化,要保持一定宽度,以免不熟悉的人面对面吃饭,心生尴尬。谈到司法改革,邹碧华总是充满激情。周日华东政法大学司法学论坛、半个月前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他积极介绍上海司改进程,谈司法公开,谈审判流程信息化……“他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改革布道者”。

“你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首要前提是你想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同样你想成为一个好法官的前提是你想要成为一名好的法官。”但我们眼中当之无愧的优秀法官,却对于“优秀法官”这一称呼非常谦虚,“我不觉得自己是一名优秀的法官,只是想要做一名自己所追求的法官,并愿意把它做好。”既然做了选择,就不会畏惧风雨兼程。自从事法官职业以来,邹碧华始终坚持着作为法官的职责,丝毫不敢懈怠。“从事一份职业之后,你一定要去热爱它,如果你自己觉得这份职业是没有意思的,或者说,你觉得实在是没有办法要养家糊口必须得做,你是不情愿的,那么你无论如何都做不好。”法官的责任异常之重,不仅要协调好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还要处理好与律师的关系。“如果单单把法官职业看作是生存工具,在面对当事人时就会极度烦躁,觉得这个人怎么那么啰嗦,那个人又如何如何,内心很难平静,会产生一种抵触感。

从法院的书记员到司法改革的设计者、践行者,邹碧华将其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司法系统。他是人民法官的优秀代表,对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司法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精湛的审判业务能力、敬业的工作态度、致力司法改革的进取担当与构筑良性法律共同体的不懈努力为法官职业树立了一把标尺,也赢得了从法官、检察官到法学教授、律师、当事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尊敬。他为法院、为司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他是法院的英雄、法官的骄傲。他在以一种强有力的正能量,感动中国!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在邹碧华的感召下,相信各个岗位法律人将更加坚定法治理想与信念,积极投身司法战线,在中国的法治道路上继续前行!


  上一页新闻邹碧华的“同理心” 【打印】   【返回】
  下一页新闻忆司法改革燃灯者 扬依法治国新正气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效果更佳
版权所有:靖江市人民法院 技术支持:南京通达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