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经由泰州20万公众投票,我院江阴园区人民法庭审判员叶海华当选为泰州市“百姓喜爱的好法官”。从初出茅庐的青年到现在最受百姓喜爱的好法官,这八年多来,他坚持理想、扎根基层,在释法解惑中给百姓带来温暖,也在执著坚守中书写着踏实厚爱的人生,当事人亲切地称呼他为“小叶法官”。是怎样的品质让他赢得了百姓的喜爱与尊重?为此,本微信平台特别推出“百姓喜爱的好法官——叶海华”系列报道,从他自己、百姓、领导、同事、家人角度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小叶法官。

下面是我们与他访谈的内容(靖江法院官方微信—J,小叶法官—Y)。
J:你是哪里人?哪个学校毕业的?什么时候到靖江法院工作的?
Y:我是湖北嘉鱼人,200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本科毕业,同年考入靖江法院。
J:能谈谈你对靖江的第一印象吗?
Y:靖江是个宁静的小城,没有武汉那种大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却能让人内心平和。
J:刚到靖江,你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D:作为外地人,最大的困难当然是语言关。记得有个离婚案件调解时,我听到女方称呼她们家一个女亲戚叫“baba”,就很难理解。后来才搞清楚,在靖江,“baba”是指父亲的姐妹,也就是“姑姑”的意思。在法院,语言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所以我每天有机会就向同事请教,也还听靖江讲经,逐渐克服了语言关。
J:你是何时开始办案件的,至今一共办结了多少案件?
Y:从2008年底办案到现在,一年平均结案300多件,最多的一年近690多件。
J:光听数字,就知道你每天的工作很忙,那你觉得做法官压力大吗?
Y:真心地讲,压力确实大。尤其遇到些难结掉的案件时,吃饭、睡觉都在琢磨。
J:能具体讲讲有哪些压力吗?
Y:我觉得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案件上的压力,现在案件数量多,像一条长河,看不见头看不见尾,往往手头的案子还没来得及结,新立的案子又分过来了,像今年我手里未结案最多的时候90多件;同时,案件审理的难度也大,不是难在法律关系上,而是在案件事实的认定上,以最常见的借贷纠纷来说,借条中的金额是否是实际借款金额?借款有无利息?利息的高低?出具借条是自愿的还是受胁迫?种种问题并不能仅凭一张借条就全部认定,还需要法官在背后作大量的工作。二是当事人的不理解,有些矛盾尖锐的案件,往往刚一接手,我就能感受到他们彼此间或对法院的强烈对抗情绪,为此,我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当我自认为裁判结果客观公正时,双方当事人有时仍不满意。此时,我心中会有种失落感。
J:你是如何缓解这些压力的?
Y:关于案件上的压力,最关键的还是要自己摆正心态,既然做了法官,就注定要游走于纠纷之中,既然吃了这碗饭,就得把这个事干好。关于当事人的不理解,我首先要求自己做到问心无愧,然后进行换位思考,多从当事人角度考虑问题,尽最大的努力与他们沟通,争取他们对裁判结果的理解和认同。
J:这么多案件办下来,有让你特别有成就感或印象深刻的吗?
Y:(笑了下)作法官,有时像作侦探,通过庭审查明案件真相,特别有成就感。记得,我在审理一起借款纠纷时,发现原告提供的借条中借款期限“10.16”中的“10”有断笔,像涂改过。因为借款期限直接关系到保证期限的计算,于是,我从借款交接、借款期限、借条书写等细节入手,步步逼问,终于问出了破绽。最终,原告心虚撤诉了。
J:听说你生病后,身体还未痊愈,就急着回来上班,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Y:住院时,我接到了两三个当事人的电话,多为反映他们案件的情况,有一种被当事人信任的感觉。出院后,感觉身体好多了,就想着来上班了,毕竟手中那么多工作都是同事们在帮忙,他们也很辛苦,回来能分担多少是多少吧。
J:这次生病,对你产生影响了吗?
Y:每天看着医生研究怎么给我配药,怎么缓解病痛,感觉医者父母心。其实,法官和医生差不多,都是在治“病”,医生治的是身体上的病,法官治的是社会上的“病”。回来工作后,我更加注重换位思考,对当事人也更加理性、宽容,更有耐心去倾听他们的想法。
J:当得知你当选为“泰州百姓最喜爱的好法官”,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Y:很意外,也很开心,感觉自己很有价值,同时也觉得责任更大,希望自己以后能对得起这个荣誉,更努力,做得更好。
J:你觉得,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
Y:一个好法官首先要是一个好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勇敢正直、清正廉洁,对人对事要有自己基本的价值判断;其次要树立法律信仰,坚持法律至上,将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再次要精通审判业务,不仅能驾驭复杂疑难案件,而且能妥善处理棘手问题,追求最佳办案效果;最后要甘于奉献、拒绝浮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每审理好一个案子,我们就离法治中国梦更进一步。
J:感谢你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也希望你能注意身体。
Y:谢谢。
|